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開戰

1970年代,毒品變成了種族的代名詞,以前在美國可以肆無忌憚地殺掉黑人,只是因為他們是黑人,而在1970年,不能這樣做,所以既然不能合法地把種族政策寫入法律,那就把毒品寫入法律,再把黑人和毒品聯繫到一起。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尼克森的大麻(黑人)戰爭

1970年,一種新的音樂形式問世了——雷鬼。類似美國的反文化運動,牙買加興起一項反對英國殖民主義殘留的運動。就像爵士音樂人是政府掃蕩的重點,拉斯塔法裏教和雷鬼音樂成為全民公敵。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Bob Marley最小的兒子Damian Marley

拉斯塔法裏教興起於1930年左右的牙買加,大麻在牙買加保持了他的印度名稱:甘草(ganja)。大麻在哪里代表著他們的心靈聖禮。拉斯塔法裏教徒激進的黑人民族主義信念和雷鬼頭髮型(髒辮)讓他們不斷受到排擠,直到1970年雷鬼音樂流行起來。拉斯塔法裏教出現時被當成異教,民眾都很害怕他,現在的人們十分熟悉Peter Tosh和Bob Marley的形象還有大愛這些歌,甚至忘了這些人曾經是叛亂分子、是不被社會所接受的人。拉斯塔法裏教透過音樂慢慢被牙買加社會所接受,雷鬼當時並不是當地的流行音樂或流行歌,拉斯塔法裏教正是通過運動與音樂結合的方式使自己的理念連同雷鬼音樂一起衝擊牙買加社會乃至全球。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Bob Marlry,請大家務必聽聽他的歌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我 現 在 要 飛 草

當時多數人知道大麻叫做ganja,但是很少人聽過kaya,kaya也是大麻的意思,Bob Marley還出過一首同名歌。Bob Marley成為世界知名的歌手,為拉斯塔法裏教和大麻合法化以及黑人權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歌迷遍佈世界各地的他使得牙買加人以他為榮,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他的音樂、他的理想。大麻合法化最早的推手是Bunny、Peter Tos、Bob Marley,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成就使得他們的歌迷也加入到了大麻合法化的運動中。Tosh的歌曲裏時常出現大麻的好處以及醫用價值,他所寫的這些好處並不僅僅根據拉斯塔教的風俗和習慣,那年在佛羅里達有個男子用大麻治療青光眼。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大麻能治肺結核”

其實當時聯邦政府有一項聯邦藥用大麻計畫,這個計畫與大麻法案甚至尼克森法案的對立凸顯的美國毒品政策的虛偽,政府一邊把大麻歸類為毫無醫用價值的一級管制藥品,一邊計畫將大麻付諸藥用。

耶魯大學的腦神經教授所做的研究已經證明大麻對於某些疾病具有潛在的醫療好處,DEA是美國緝毒局,緝毒局是執法機構,而一個執法機構怎麼會懂醫學和藥理學呢?但正是這個執法機構而非科研機構對大麻和其他毒品進行管制分級的,這證明了大麻與政治的關係遠比和科學的關係來得更緊密。

時間到達了1980年,雷根登臺,那個時候毒品界最怕的就是他。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雷根就任美國總統

美國人常說crack或者其他毒品入侵了他們的社區,卻從來不說雷根奪走了什麼,因為讓民眾濫用毒品的因素、讓民眾無法取得治療的因素、讓人覺得人生很重要的因素:工作、健康保障、住在,都被奪走了。對於一個貧寒的、缺乏教育的社區,毒品就在眼前,這又讓人如何拒絕呢?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雷根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很多底層人民失去了住房醫療以及教育機會。在那個年代毒品是他們唯一的歸宿

雷根聲稱毒品是社會公敵,他說毒品威脅美國人的的價值觀、削弱美利堅的體制、殘害他們的孩子。他還造謠說權威醫療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大麻可能是美國最危險的毒品,即使我們還沒有發現大麻的全部有害作用,但它就是有永久性的有害作用。(笑)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政府把大腦比喻成雞蛋,吸毒即是煎雞蛋
大麻的美國往事(五)
政府宣傳片

在當時,有接近一半的毒品案件都是大麻案件,而被捕的絕大多數都是有色人種,對於紐約這種城市來說,過去幾十年以來的種族差異,已經使黑人和拉丁美洲人被逮捕的比例占到了80-85%之間,如果你知道大麻法的執行方式,你就會明白種族不平等的癥結是執法。執法單位到有色人種社區執行大麻法,並且比例高得不成比例。有人說一定是有色人種使用大麻的比例較高,但是政府資料不斷證明每個種族的人使用大麻的比例都是相同的。1980年代黑人被趕上火車送進監獄,就像納粹德國對待猶太人那樣,250萬人,整整250萬人在那個時代眼前失蹤,他們被動進監獄,而與此同時,在華爾街和美國各大法律事務所,白人在使用crack、可卡因卻免於處罰,因為他們有員工協助方案,他們可以接受治療,他們還有其他機會,而黑人得到的是無期徒刑。

黑人與他們的傳統——音樂:從爵士到雷鬼再到說唱,黑人選擇用他們擅長的東西訴說自己的不平,他們沒有選擇沉默,於是他們終於等到了21世紀。

大麻之家原創文章,作者:大麻之家,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420home.com.tw/news/3036.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